他们是潜心于技术研究的工程师,耕耘在一线的探索者——宿州奥体中心建设项目技术攻关团队。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一级建造师占比45%,具有中高级职称占比67%,他们匠心独运,不断使科技赋能现场施工各个环节,旨在建造质量过硬用户满意又安心的精品工程,从而推动宿州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破楼兰终不还,创新攻关结“硕果”。项目部技术攻关团队聚焦主责主业,锚定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突破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带动党员技术骨干以“党建+技术攻关”全力突破,通过创新设计装配式塔吊基础钢结构挡土墙,以钢代砖,注意钢结构的养护可反复重复使用,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整体稳定性,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此外,项目地库承台放样采用拆除下来的废旧护栏立杆支撑制作承台放线模具,定型化可周转放线模具架与传统人工定点细部放样相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还实现了对材料的循环利用并节约了经济成本。创新设计的可调节式混凝土过梁模板,不仅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钢板制作的调节式过梁压顶模板更加的稳定,在预制过程中不易出现涨模现象,并且材料为废旧钢板,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降低了经济成本。

运筹帷幄抓全局,BIM+智慧工地技术使管理更加智能化。作为PPP承包项目,采用BIM+智慧工地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的实时数据采集。通过三维软件制作模型,对工程现场进行模型演示,优化了钢筋棚、材料堆放区布置方案,减少了设备机械、PC构件的二次搬运,提高了场地规划的合理性。在该项目施工现场,经常会看到管理人员对某一施工点进行拍照记录,这些关于进度、安全、质量管理的内容将分类上传至管理平台,共享到手机APP中,方便各级人员时时掌握施工状态。影像+文字+录音+位置的信息记录,实现了精准定位,跟踪留痕,云端管理。借助于施工中对BIM软件的持续、广泛应用,采集了大量涉及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数据,操作人员可在终端一键生成电子施工日志,自动将数据汇总分析形成专业化报表,有助于改进管理流程,提高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项目拟建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将作为数字项目的核心功能,利用IoT及BIM技术,将现场系统和硬件设备集成到统一的平台,将产生的数据实时汇总和建模形成数据中心,使项目管理层全面掌握生产过程,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项目风险并预警,为项目管理层建设一个数据实时汇总、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风险有效降低的“项目大脑”。

咬定青山不放松,安全管控出成效。项目团队坚持“隐患就是事故,安全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在安全培训方面,每次例会前,都会以观看一段安全警示教育片为开头,内容涵盖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要点、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操作规程等。项目部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大屏幕一边介绍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流程,帮助了新入场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施工现场,明确具体的工作区域在哪里,从事的工作项目是哪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是什么,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工人对项目安全管理的误解。
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平台,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成效。此外,支部党员安全监督岗、青年文明岗常态化保持对安全隐患的高压态势,以安全自查自纠、安全“微党课”等活动为抓手,带头做安全讲解员、带头做隐患排查员、带头做安全巡查员、带头做安全监督员、带头做安全观察员,党员带头讲解安全知识,切实做到“五带头”,参与安全活动、开展隐患排查、进行安全监督等工作,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