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煤三建建安公司系统筹划,不断开拓奋进,依托“四标一体一化”标准化建设体系,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加速BI 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智慧工地在房建领域的深度应用,洞悉数字化转型趋势,培育中发展新动能。
“建筑机器人”探索数字化转型新实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和重要抓手,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内生动力。中煤三建建安公司围绕着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同享等内容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喷涂机器人
在宿州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开展了喷涂机器人大规模施工试点工作,经现场数据采集,机器人实现日均喷涂达2000平方,是普通人工效率的6倍,节约材料10%左右。为了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积极推行BIM5D+智慧工地系统应用,系统采用了最新的智能硬件监测设备和数字化平台,智能硬件监测设备主要有塔机安全监测、吊钩盲区可视化、升降机安全监测、卸料平台监测、环境在线监测、喷淋控制系统、智能蜂鸟AI系统、智能广播等,这些监测设备在施工现场自动采集数据、智能联动管理,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收集和分析施工现场的数据,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极大缩短了工期,今年以来助力项目提前100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目标。
对于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而言,应用喷涂机器人和物联网智慧套件的探索和尝试只是及其微小的一步,但对于施工建造从机械化到智能化迈进来说,不失为一次生动实践。
“工地元宇宙”,探寻施工管理新模式
凤宁花园项目部地下车库MEP管线综合排布
2023年初,基于OpenAI开发出的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通用人工智能全球风潮,“元宇宙、万物互联、虚拟现实、NFT”等概念构想同样能够作用于建筑企业数字化管理。中煤三建建安公司凤宁花园项目BIM5D+智慧工地的构想从项目设计阶段便开始介入,将全流程“可视化”作为重要手段,依靠强大的AI算法支持建模优化后的楼间距户型,增加光照时间和绿化面积多达10%以上。同时,项目团队还将设计模型传递至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沿用设计模型进行深化,将施工计划、施工部署、平面布置、大型设备安拆、施工工艺、材料周转和劳动力投入计划等内容集成至施工深化模型,对项目全体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在项目管道施工阶段,提前预测碰撞2916处,深化排布,降低管道碰撞率达95.30%。据悉,该项目BIM攻关成果已于11月发布,并摘得2023年煤炭行业一等奖,同时还获安徽省“四个工地”(红色工地、绿色工地、智慧工地、安心工地)唯一试点称号殊荣。
奥体中心项目部党员技术攻关团队
在中煤三建建安公司奥体中心项目部,在前期面对灌注桩规格多、基础复杂、高强度钢结构等重难点时,该项目党员技术攻关团队将“元宇宙时间轴、体感交互式”等概念引入施工现场管理模型中,实现VR设备、手机、电脑等设备查看各时间段施工进度和现场环境,探讨施工细节、演算最佳方案,项目开工初期土方工程以每天5000m³土方开挖和清运的高效率施工,旋挖钻机灌注桩施工累计达到300米每台班的记录,精准化、零失误完成761根桩基施工节点任务,极大避免试错成本产生和资源消耗,有力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装配式工艺”,洞见数字化转型路径
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项目的背景下,早在2018年中煤三建建安公司便大力推进“四标一体一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建设以党建、安全、质量、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方面“数字信息化”管理策略,有力有效提高了项目工程安全质量把控力度,通过综合信息平台收集的海量信息,为公司决策层优化治理结构和经营过程提供依据,实现了“可记录、可追溯、可分析、可预测、可决策”五个目标,强化了系统性数字化管理。
2023年8月,皖北装配率最高的淮北师范大学新工科实训楼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以61.1%的装配率荣获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这标志着BIM5D+智慧工地完全作用于“装配式”工艺,具有扎实的可靠性。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依靠着自上而下的数字信息化支持,“装配式”工艺在淮北师范大学新工科实训楼建筑施工环节上的应用,共节约了20%左右建设成本、10%的经营成本”。
淮北师范大学新工科实训楼61.1%的装配率
中煤三建建安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中,将数字技术和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构架、业务管理等有机融合,积极将 BIM、物联网、智慧工地、远程指挥调度系统等数字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寻找适合企业实际的转型解决方案,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路径。